「年輕版」《蒙娜麗莎》之謎
source: nownews.mnonm.org

6077 201202272149221QqK2 「年輕版」《蒙娜麗莎》之謎

「年輕版」《蒙娜麗莎》(左)與現收藏於盧浮宮略顯晦暗的《蒙娜麗莎》「本尊」對比(圖片轉自國際在線網站)

今年3月,巴黎盧浮宮內展出的《蒙娜麗莎》將不再孤單地微笑。另一幅「年輕版」《蒙娜麗莎》也將去到那裡,與達·芬奇原作共同出現在世人面前。面對兩副頗為相似的畫作,人們不禁要問,這對「孿生姐妹」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年輕版《蒙娜麗莎》又隱藏著什麼樣的謎團呢?

作為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的經典名作,《蒙娜麗莎》被譽為全世界最寶貴的藝術珍品之一。畫中女子嘴角神秘的微笑如此引人遐思,以至於從它誕生之日起,便有無數人試圖解讀這一微笑。畫作也一再被人模仿和複製。而原藏於馬德里普拉博物館的「年輕版」《蒙娜麗莎》此前一直被認為僅是16世紀不知名畫家的仿作。關於它的最早書面記錄是1666年馬德里皇家城堡的一份藝術品清單。畫中硬朗清晰的線條、人物完好的眉毛和蒙娜麗莎身後純黑的背景也似乎昭示著它的「年輕」。

但兩年前,一封來自巴黎的申請改變了這幅畫的命運。盧浮宮方面希望借此畫參與2012年3月29日開始的以「聖安娜,聖母與聖子」為題的達·芬奇主題畫展。普拉多博物館按照藝術品出借的既定程序,開始對此畫進行掃瞄檢查,不料卻發現了畫中的秘密——這幅作品的黑色背景下竟藏著風景。

在紅外射線和X射線的照射下,人們驚異地看到黑色背景下沉睡著另一層畫面。經化學分析,這層黑色竟是1750年以後才加上去的。幸運的是,一層有機層把後加的黑色背景同原有顏料分開,並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原畫不受損害。這一發現讓博物館的專家們感到興奮,修復工作隨即展開。

通過層層漸進的方式,化學溶劑將最上層的黑色一點點擦去,畫的原貌也隨之重見天日:「年輕版」《蒙娜麗莎》的背景部分與達·芬奇原作如出一轍。專家經鑒定指出,畫作使用的是胡桃木畫板,在作畫的準備程序中塗抹的是鉛白和亞麻油混合物,這些都是在達·芬奇和他畫室的作品中頻繁出現的特點。更讓人驚訝的是,用X光進一步分析的結果顯示,「年輕版」忠實複製了原作從草稿到修改再到完工的各個階段的變化,而這一點是後來那些只看到成品的模仿者理應無法做到的。一個推論因此浮出水面:這幅畫是在達·芬奇創作《蒙娜麗莎》時,由他身邊的親近弟子比照原作同步完成的。

修復後的畫作顏色比原作更鮮艷明快。達·芬奇原作中女主人公消失的眉毛和肩上那抹幾乎已不可察覺的輕紗在仿作中清晰可見。蒙娜麗莎的臉龐還帶上了原作不曾有的紅潤,人物身後的景致也更加分明。但另一方面,沒有在背景和人物面部使用模糊技巧使仿作缺少原作的朦朧美感,蒙娜麗莎神秘的笑容似乎也接了些地氣,不再神秘。

誰是這幅畫的真正作者呢?是達·芬奇的兩位門徒薩萊或梅爾齊中的一人嗎?梅爾齊在《蒙娜麗莎》問世時年僅十來歲,成為作者的可能性不大。而薩萊在自己的物品清單中曾提到一幅《蒙娜麗莎》的仿作,難道就是這幅?此外還有些人曾跟隨達·芬奇學畫,這幅畫是否出自他們之手?幾百年的歲月阻隔使這些謎團很難一一破解。至於為什麼後來的收藏者要將這幅畫的背景塗黑,專家們給出了兩種可能性:一是為了迎合當時人像畫多為單色背景的流行趨勢;二是為了讓這幅畫更加具有「達·芬奇風格」,因為達·芬奇本人的作品中也只有包括《蒙娜麗莎》在內的兩幅人像畫以風景為背景,其他人像畫都是採用了單色背景的畫法。

這幅畫完成後的去向同樣引發了種種猜測。據說,《蒙娜麗莎》是佛羅倫薩商人焦孔多請求達·芬奇為其妻子所作,但完工後藝術家卻沒有把這幅畫交給焦孔多夫婦,而是一直帶在身邊。達·芬奇是否為了能夠不斷完善這幅自己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作而留下了原作,把學生的複製品交給了焦孔多一家?

「年輕版」《蒙娜麗莎》的出現讓學者們感到興奮。如果真如推論所設想的那樣是達·芬奇弟子的臨摹之作,那麼對它的研究將幫助人們更清楚地瞭解達·
芬奇和他畫室成員的工作方式,並進一步加深世人對原作的認識,幫助專家在未來對原作進行研究和修復,使其煥發出新的光彩。與此同時,那些有意前來參觀這對「姐妹花」的人們也可以在比較中決定,他們是喜歡一個朦朧神秘的蒙娜麗莎,還是喜歡鮮艷明媚、煥發光彩的蒙娜麗莎。


source: nownews.mnonm.o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dyavit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